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,城市人口也逐步增多,城市環境治理、城市道路交通、城市安全管理等成了管理部門的治理重點。同時,隨著人工智能、大數據等前沿技術成熟與落地,智慧城市的概念應運而生。在智慧城市建設的推動下,城市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正在得到有效緩解,市民生活也變得愈加輕松方便。
基于智慧城市所帶來的高效智能的城市管理,北京等城市紛紛出臺規劃藍圖,如《北京市"十三五"時期信息化發展規劃》提出的城市發展目標:到2020年,北京成為互聯網創新中心、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和智慧城市建設示范區。在此背景下,作為支撐智慧城市發展的“城市大腦”自然成為了重中之重。如此前北京市海淀區就宣布將通過“城市大腦”構建新型城市形態,為城市管理不斷賦能,進一步促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質量發展。
海淀“城市大腦”自建設以來,至2018年底,框架設計已經完成,應用也初見成效,已經在城市管理、公共安全、生態環保及城市交通等四大領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,并率先在全國破解了信息化建設長期存在的問題。日前,海淀區正式發布了海淀“城市大腦”頂層設計規劃綱要,未來5年,要將海淀“城市大腦”打造成國內一流的新型城市治理平臺,形成人文活力型、創新引領型、新型智慧型、宜居宜業型的具有海淀特色的新型城市形態。
為進一步推動“城市大腦”建設,在全區率先建成“城市大腦”亮點工程,東升鎮緊貼海淀區城市大腦頂層設計要求,在今年4月與海淀城市大腦科技產業聯盟成員單位——曠視達成合作,共建東升鎮城市大腦,打造一個文明、幸福、健康、智能的新東升。
圖:東升鎮與曠視達成合作,推動建設“城市大腦”亮點工程
在此次合作中,東升鎮與曠視組建了“東升鎮城市大腦專班”,依照海淀區“城市大腦”頂層設計,充分發揮曠視在人工智能、物聯網、大數據應用等方面的綜合能力,結合東升鎮電子政務和視頻基礎建設水平的優勢,建設智慧東升。其中,曠視以東升鎮業務需求出發,通過東升文體公園的建設,進一步助力東升鎮城市大腦打造,以在全區落成先行標桿案例。
始建于2004年的東升文體公園是一座集自然氣息、人文底蘊和時尚感于一體的園林。但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推進,公園服務人群不斷增加,園區功能亟待提升?;诖?,曠視依托海淀“城市大腦”頂層規劃,以民眾參與、體驗為中心,以科技創新為主旨,利用人工智能、大數據、5G和物聯網等技術,為東升文體公園建立起了智能管理和智能服務體系,把東升文體公園建設成了具備海淀區“東升鎮特色”的智慧化公園。
圖:曠視以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,為東升鎮打造智慧化公園體系
在具體實施中,圍繞市民健身運動與公園管理需求,曠視從智能步道、智能健身、智慧零售、人機互動、智慧安全五個方面入手進行改造。在民生方面,曠視通過對現有基礎設施的智能升級,切實提升了市民的生活體驗與滿意度;在管理方面,科技產品的引入,改進原有服務,提高提升了公園的管理效率,節省了人工成本與管理成本。
圖:曠視城市大腦事業部副總經理安洋介紹東升文體智慧公園建設進度
東升文體公園智能管理和智能服務體系的建設,切實提升了市民生活體驗,適應了新形勢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。對此,東升文體公園改造總設計師、曠視城市大腦事業部副總經理安洋在接受北京衛視采訪時表示,東升文體智慧公園的改造旨在給市民呈現一個沉浸式的、體驗式的新科技智能公園。在曠視的協助下,東升文體公園將能夠從根本上提升日常管理的科技化、精細化和節約化水平,成為自然統一、科技統一、娛樂統一和交流統一的智慧公園,為街鎮級智慧公園建設和管理模式提供行業樣板。
在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的過程中,曠視已經將城市大腦落地到內蒙古、蕪湖等全國260余座城市,幫助推進城市基礎工程建設,補齊大數據中心能力,提升城市治理水平,并且促進新型產業落地,帶動當地產業發展。
在2019年7月8日最新發布的《全球半年度智慧城市支出指南》中,IDC預測,2023年全球智慧城市技術相關投資將達到1894.6億美元,而中國市場規模將達到389.2億美元。事實上,自住建部2012年底啟動首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項目以來,我國智慧城市試點數量正在持續增加中。尤其是隨著《智慧城市技術參考模型》、《智慧城市評價模型及基礎評價指標》、《智慧城市頂層設計指南》等國家政策的相繼發布,包括曠視在內的人工智能企業也都持續聚焦城市大腦場景,加速人工智能技術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應用,助力實現智慧民生。在此背景下,智慧城市建設將進一步加速,這也讓曠視等企業在幫助政府構建城市大腦平臺,發掘智慧城市的眾多應用場景中取得更多建設性成果,讓全社會都能共享人工智能所帶來的美好。
免責聲明: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,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網觀點,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,可與本網聯系,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。